内容简介
凡例
一、本书以详古不略今为原则,视入编人物历史背景、社会地位,社会功绩,国家正史有载、
方志有录、族谱有记之古今人物,上限不限,尽可能追溯至事物的发端;县处级以上职务延至2012
年10月。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凭各县市报送,未报送县市暂缺待补。
二、本书以现行行政区域为记述范围。历史上曾隶属于本行政区域今已划出的,归类于现行政
区,不知籍贯者列于任职所在地。排列顺序以出生年为序,不知年者依事项发生年代编排,以达贯
穿古今。
三、人物以地区、县市为单位,地级市各区统一纳入该市,不再分章。
四、本书收录人物包含已知各地始迁祖、古代进士、举人,七品以上职官;现代担任党政副处
级以上干部、军界团级军官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、博士学位,加入省级以上协会文学艺术界名人和
获得国家级体育界名人,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闻人,其中包括陈家之媳和陈家之女。
五、本书以福建籍人物为主,兼录闽籍海外名侨及有影响陈姓人物,著名工商业者、闽台陈氏
企业家联谊会成员,还兼收在闽任职的外省籍陈姓人物。
六、本书历史纪年用法:清代以前采用帝号,括注公元纪年;中华民国以后采用公元纪年,用
阿拉伯数字书写。
七、本书数字用法按1987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联合通知公布的《关于出版物上
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》执行。
八、本书地理名称、政权机构、社会团体、官员职务、礼俗称谓等均依当时当地典章制度与习
惯相称
九、本书的资料来源于谱牒文献、历史档案、各级志书等,因参考资料繁多,恕不一一注明出
处。各县市之供稿者均于编末注明。
十、本书材料来源不一,体载各异,限于编者水平及人力物力等原因,原则上保留原文,尽量
不作大的修改。